【外國援助】 法國是中非的最大援助國,1997年以前每年向中非提供援助達6000~9000萬美元。1997年起法對中非援助急劇下降至每年3000萬美元左右,但仍占中非所獲外援總額的30%左右。多邊援助主要由聯(lián)合國系統(tǒng)和歐盟提供。2000年中非獲外援總額為7590萬美元,其中法國援助5310萬美元,歐盟援助590萬美元。
【人民生活】 2002年人文發(fā)展指數(shù)列世界第165位。職工最低工資1.3萬非洲法郎,公職人員還享受相當于工資10%的補貼。1995年3月消費品價格指數(shù)206.3(1981年為100)。全國共有醫(yī)療單位446個,醫(yī)生113名,醫(yī)務人員900余人,病床4030張,平均每2.5萬人1名醫(yī)生,1.1萬人1名護士。人均壽命44歲,嬰兒死亡率113‰。
【軍 事】 1960年獨立后在法國幫助下創(chuàng)建軍隊,全國劃分為四個軍區(qū)。實行義務兵役制,服役期兩年。
2000年武裝力量共4150人,其中陸軍和總統(tǒng)衛(wèi)隊共3000人,空軍150人,憲兵1000人。武器裝備為蘇式和法式。
博齊澤執(zhí)政后對軍隊進行重組。
【文化教育】 大、中、小學均實行免費教育,2002年成年男性文盲率41%,女性文盲率67%,男性小學入學率88%,女性55%。男性中學入學率17%,女性6%。全國共有6所大學,2001年共有學生60,110人。班吉大學是全國唯一的綜合性大學,創(chuàng)辦于1969年,設有法律、經(jīng)濟、文學、人文科學、醫(yī)學和理科系,以及實用語言和數(shù)學教學研究所等。
【新聞出版】 官方日報《桑戈阿非利加報》,1986年7月1日創(chuàng)刊,原稱《團結報》,1994年7月17日改為現(xiàn)名。發(fā)行約1000份。
中非新聞社1974年5月建立,出版《電訊稿》。
中非廣播電臺1958年12月創(chuàng)建。
中非電視臺建于1972年,每天播放4小時,只有首都班吉和姆拜基市可收看節(jié)目。
【對外關系】 奉行對外開放、不結盟和國際合作政策,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,強調睦鄰友好,重視南南合作,贊同南北對話,主張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(jīng)濟新秩序。贊成非洲一體化,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和沖突。目前,中非已與8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。
當前外交的主要任務是發(fā)展與周邊國家、西方大國及國際與地區(qū)組織關系,爭取國際社會的承認和援助。2003年6月,中部非洲經(jīng)濟與貨幣共同體正式承認博齊澤政權,并敦請非盟考慮予其承認。
【同我國的關系】 1964年9月29日,兩國建交。1966年1月博卡薩上臺后,同我斷交。1976年8月20日,雙方簽署兩國關系正常化公報。1981年9月科林巴執(zhí)政后,兩國關系一度有所發(fā)展。科曾于1983年和1990年兩次訪華。1991年7月8日,由于中非政府同臺灣"復交",我與中非中止外交關系。
1998年1月29日,中國政府代表、中國駐喀麥隆大使祝有容與中非外交國務部長讓·梅泰·亞彭德在中非首都班吉簽署兩國復交聯(lián)合公報,決定自即日起恢復兩國大使級外交關系。3月20日,我駐中非使館正式恢復。2000年5月,中非政府任命克里斯多夫·加扎姆-貝蒂為復交后中非首任駐華大使,2001年1月4日,加扎姆-貝蒂向江澤民主席遞交國書。
中、中非復交后,兩國關系恢復發(fā)展較快,雙方互訪不斷。外交部長唐家璇(2001年)、外經(jīng)貿部部長助理何曉衛(wèi)(2001年)、中聯(lián)部副部長馬文普(2002年)、外交部副部長楊文昌(2003年)曾訪中非。中非外長亞彭德(1998年)、總統(tǒng)帕塔塞(1999年)曾于任內訪華。2004年8月,博齊澤總統(tǒng)應胡錦濤主席邀請訪華。2001年1月,11月,
兩國政府于2002年3月簽署經(jīng)濟技術合作協(xié)定。2003年12月,中國政府援助中非2萬人座體育場奠基。2003年兩國貿易總額為444萬美元,同比增長128.8%,其中我出口213萬美元,增長209.4%;進口231萬美元,增長84%。我主要出口機電產品,進口原木。
中國駐中非大使:何泗記。館址:班吉市烈士大街。電話:00236-612760 傳真:00236-613183 信箱:1430 BANGUI。使館經(jīng)商處電話:00236-614682 傳真:00236-614358,信箱:1369 BANGUI。
中非駐華大使:克里斯多夫·加扎姆-貝蒂(CHRISTOPHE GAZAM-BETY)。館址:北京塔園外交辦公樓二單元1502,電話:65327353,傳真:65327354。E-mail:centra_chine@yahoo.fr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