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(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(qū)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(qū)等)。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.78萬平方公里。
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。印度位于南亞次大陸,與巴基斯坦、中國、尼泊爾、不丹、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,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。海岸線長5560公里。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、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(qū)等三個自然地理區(qū)。屬熱帶季風氣候,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,喜馬拉雅山區(qū)年均氣溫12℃~14℃,東部地區(qū)26℃~29℃。
民風民俗
印度是多民族國家,信奉多種宗教,教派眾多,習俗也各不相同。因此,游客須尊重當?shù)仫L俗,在參觀清真寺和神廟時,進寺(尤其是清真寺)必須脫鞋,不宜大聲喧嚷,如見到身旁有穆斯林在祈禱時,須輕聲走過,不宜驚動,以免影響其做禮拜。
在印度,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每年僧侶要舉行一個節(jié)日,叫“波高”節(jié),以表示對牛的崇拜,這種儀式不許婦女參加。在印度有些地方可見牛隨意漫游街頭,與行人、車輛等共享道路景象。印度教忌食牛肉和使用牛皮制品。印度教寺廟則不許帶有牛皮制作的東西入內,要赤腳而入。
此外,有很多印度人崇拜蛇,在亞森地方居住的人,把蛇看作自己的祖先。也有不少人認為將蛇打死是觸犯神明的行為。忌用浴盆給孩子洗澡,認為浴盆中的水不流動,是不吉利的。
印度教盛行“萬物有靈”的自然崇拜。虔誠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:到圣城朝拜濕婆神,到恒河洗圣浴、飲圣水,死后葬于恒河。以黃牛為神,對它頂禮膜拜。
景點介紹
泰姬陵位于阿格拉市郊的朱穆拿河南岸,建于1632年至1650年,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杰汗為其寵妃蒙泰姬·瑪哈爾而建。泰姬陵耗時22年建成,具有濃郁伊斯蘭建筑風格。東西長580米,南北寬305米。四周為紅砂石圍墻,中央為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,高74米,底座邊長56.7米。泰姬陵被稱為世界七大建筑奇跡之一。
印度教斯瓦米納拉揚神廟位于亞穆那河畔,占地100公頃。該廟由11,000名工匠耗時五年建造,于2005年11月落成。全部工程耗資20億盧比。整個建筑由赭紅砂石和白色大理石構成。主殿長113米,寬96米,高29米,有9個穹頂和239根裝飾柱。主殿結構坐落于148只全尺寸大象雕像上。殿中有3米高納拉揚鍍金神像一座及2000多座印度教其它神像。主殿四周為二層柱廊環(huán)繞,柱廊內刻有印度史詩故事。神廟內綠茵遍地,布滿蓮花狀水池。該廟大量采用高清電影、電動機械及聲光效果等現(xiàn)代技術。游客還可觀看介紹納拉揚的影片和乘小船瀏覽印度文化展。該寺廟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印度最大的神廟。
印度門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陣亡的印度軍人而建,后也紀念印巴武裝沖突和中印邊界沖突中陣亡的印軍。印度門高48 .7米, 寬21.3米,拱門高42米。頂端有一個圓石盆,是一盞大油燈。每到重大節(jié)日,盆內盛滿燈油,夜間燃起1米多高的火焰。印度門建筑墻壁上刻著印度和英國官兵名字約9萬多個。
印度首都新德里,全國政治、經(jīng)濟和文化中心、交通樞紐。新德里位于恒河支流朱穆納河畔,由新、老德里組成。面積1485平方公里,人口1200萬。一年分為涼季(10月至次年3月)、熱季(4月至6月)和雨季(7月至9月)。涼季平均氣溫在14度 左右,熱季平均氣溫38 度 左右。德里相傳有近三千年的歷史。
12世紀末,征服印度的外來穆斯林開始在此建都。17世紀中葉,莫臥兒王朝皇帝沙杰罕遷都至此后,德里的地位才日趨顯著。19世紀中葉,英帝國主義者占領印度,將首都遷到加爾各答。1857年印度爆發(fā)大起義,反對外來統(tǒng)治,德里成為起義的中心之一。1911年德里再次成為印度的首都。隨后在德里西南開始興建新城,即新德里。印度獨立后定都新德里。新德里是印度聯(lián)邦政府和議會所在地。街道整齊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自獨立以來,發(fā)展很快。不但傳統(tǒng)的小型工業(yè)和家庭手工業(yè)有較大發(fā)展,而且陸續(xù)建起一些規(guī)模較大的現(xiàn)代化工業(yè),如紡織、化工、機械、電器和電子工業(yè)等。新德里文教事業(yè)較發(fā)達,有一些著名的圖書館、博物館和高等學府。
推薦印度相關簽證:
1、印度簽證
2、印度商務簽證
3、印度旅游簽證 |